English

因特网和农家子弟

1998-07-19 来源:生活时报 魏世平 我有话说

“计算机对于我来说,是一种非常陌生的东西,我只是在电视中看到过计算机讲座。里面讲的什么‘WORD’‘DOS’我都不懂,但是我还是特别喜欢看。

“当电视中的教授打开它时,屏幕上就会出现一行行英文字母,我看不懂,因为我从没有学过计算机,也从没有使用过计算机。”

“我觉得,计算机里面是很大很大的,好像有宇宙那么大,里面什么都能放下……终于有一天我看到了计算机,在一个打印部里……为了看看,我吵着让叔叔打开,他按动开关,只有‘嘶’的一声轻响,屏幕上出现了一大堆字母,叔叔把Windows输进去,我看着想,Windows不就是窗户吗?……”这是一个叫刘彤暄的13岁男孩文章里的一段话,他生活在河北省满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里。

今年6月28日,中国接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通知:127名中国青少年将作为正式代表,参加’98全球青少年高峰会议的网上论坛。其中北京、上海有123名学生,而刘彤暄和他的另外三个伙伴——杨芳、郑杨、张红娟是仅有的4名来自河北省满城县,这个连许多中国人都不知晓的小地方入选者。他们从来没有学过计算机,更谈不上因特网,那么是怎么入选的呢?

满城800多人参加报名

中国以1215个项目成为报名项目最多的国家

网上论坛将选出100名代表,到美国面对面讨论关心的话题

今年2月23日中国科协青少部和原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联合发出关于组织北京、上海、河北部分青少年科技活动基础较好的学校10—16岁青少年参加“’98全球青少年高峰会议”系列活动的通知。

“’98全球青少年高峰会议”由著名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教授策划,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组织。他们将借助国际互联网讨论自己所关心的话题。如:你想象中的数字化计算机时代是什么样;你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;你对大人有什么建议;你希望孩子们在一起做什么等内容,形式可以画画儿、写文章、制作音乐、使用多媒体、动画、网页等多种。

全球青少年高峰会议的活动意义在于:将向世界各国的青少年提供一个学习数字通信技术的机会;提供一个与不同国家、不同肤色、不同生活背景的小伙伴交流的机会;提供一个分享以数字化技术建设未来世界的希望与梦想的机会。整个活动,依托数字化高新技术,激发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对未来的想象力,使青少年看到,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应用,他们的学习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。

通知发出后,会议共接到来自125个国家的4000多份8000多名孩子的报名。中国以1215个项目成为报名最多的国家。这使会议组织者又专门召开一次讨论有关中国项目的会议。最后世界各国共选出了1000多名代表。中国的127名青少年58个项目将作为正式代表,参加网上论坛。整个活动分为由入选青少年在因特网上参加和选派代表两个阶段。也就是说,这1000多名孩子通过网上论坛后,再选出100名代表到美国面对面共同讨论所关心的话题。

北京、上海和河北满城县部分学校的中小学生在参加这项活动中,报名内容广泛,涉及环境保护、未来农业、海洋开发、信息科学、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;形式除文章外,有美术、音乐、计算机动画和网页等。河北满城县的孩子们积极地参与,拿出800多份自己创作的画儿和文章参加。满城县的领导把孩子们的作品装了满满一小面包车送到北京——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。

“如果能亲眼看到发达的美国,太好了”。

父亲说:“一定给她买一台计算机。”

一幅苍白的世界地图,没有太阳、看不到绿色、更没有芬芳的花香,一根根被人为砍伐的木墩在非洲、亚洲、欧洲、美洲等世界各地展示着……这是一幅题为《保护生态环境》的作品,作者为满城实验中学13岁的小姑娘杨芳。“我真的希望,不要再乱砍乱伐森林、树木了,人们应该保护生态环境,否则全世界将像画中这样。”杨芳操着不标准的普通话,举着自己的画儿,对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记者说着。“你有信心参加最后100名的挑选吗?”“做好两手准备,但无论选上与否,今后都应该学好计算机。”“你想象中的美国是什么样?”“美国是一个科技大国,很发达。如果能亲眼看到,那当然太好了。”

与之比较,比其他三位大一岁的张红娟小姑娘,则显得不太爱讲话。她画的作品为《共创未来》,几只鸽子和漂亮的人物在画中生动、传神。她是满城镇中学的初三学生,父亲开了个纸箱厂,母亲务农。父亲告诉大家说:“平时挺忙,没有时间管她,知道她的画入选后很高兴,同时愿全力支持她,说无论如何为她买一个计算机,让她参加网上论坛。”

不知道电脑、电话有什么联系

一定把中国的历史、文化告诉给小朋友

专家小组将对孩子们进行技术指导

记者围着提问题最多的要数实验中学的郑杨同学了。因为她题为《托起未来》的创作,画的是一台彩色的电脑。电脑里画着天安门、美国的国会大厦和英国的大本钟。画的左右两边分别是一架有着中国民航标志和美国大陆标志的飞机。周围和平鸽飞翔着。画的下边,一双手托起电脑,其中一只手是黄皮肤,另一只是白皮肤。“你从什么地方知道美国、英国的建筑?”“课本里。”“你见过电脑吗?知道什么是因特网吗?”几个孩子同时摇头后,郑杨告诉我们:“在电视里见过电脑。”“你们知道电脑和电话有什么联系吗?你们要想和美国或其他国家的孩子在网上交流,知道要通过什么吗?”我们看到的是4个孩子同时摇头。“最初画画儿没想最终去美国,只想对学习有帮助,既然是参加全世界的入选,想那一定是有国际意义的,所以就把美国、英国、中国等都画上了。但如果能去美国一定把中国的历史、文化告诉给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小朋友,同时把科技带回中国,使家乡的农业更有发展。”郑杨的一番话带着小大人气,更使我们想到了许多。

对此,有关人员表示,县科委和保定市科委一定尽全力让这4个孩子尽快掌握电脑,了解使用因特网,以便参加网上论坛。

从8月1日开始,入选的中国孩子将通过计算机网络与世界各国的1000多名伙伴展开讨论,会议还将向部分学生免费提供计算机和通讯设备。为帮助中国青少年更好地参加网上论坛活动,由科技专家组成的技术顾问小组将对其提供技术指导。

一个爱读鲁迅小说的男孩

妈妈说:真想供他上大学

几个月后生活在农家院舍的彤暄会入选吗

在满城县4位入选者中,唯一的“男子汉”就是那个刘彤暄了。可他的个子最矮,又不太爱讲话。他的作品与其他人不同,是一篇文章和一首名为《美好的向往》诗。因为刚知道入选了,具体是那篇还不知道。平时在辛苦中学刘彤暄就是“星星社”的小编辑记者,随车我们来到刘彤暄的家。

这是一所标准而整洁的中国农舍。正北房,厢房组成了院落,西边喂着猪。刘彤暄的父母也是标准的农民,母亲看上去漂亮、伶俐,父亲则老实、少言。他的母亲告诉我们:“他什么都喜欢,看书、唱歌、玩电脑学习机,可就是体育不好。平时住校,回家后帮我们干些农活和家务,喂喂猪。”“你平时看些什么书?”我们问。“鲁迅小说。”“看科幻小说吗?”“不。”说着刘彤暄摇摇头。

在院子里站着一位和详的老人,一问才知是小彤暄的奶奶。随之我们走过去问:“你知道您孙子的文章被世界选上了吗?”老人笑着点头。“我们真想供他上大学。可自己文化程度有限,高中毕业,帮不了他什么。”母亲再次告诉我们。“高中在农村已经不简单了。”我们齐声说。“多给孩子加些营养。”有人提醒着家长。此时的小彤暄拿着勺子和奶奶喂猪去了。

从8月1日开始3个月后,全球将有100名孩子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参加’98全球青少年高峰会议。这其中会不会有生活在这个农家院舍里的小彤暄呢?我们想着。上车后我再次拿出他的诗:

如果,地球上没有环境污染那该多好,

政府不必再为环保工作急得踩脚。

……

如果地球上的人口不再增加,

那该多好,

人类不必再为土地的减少而思考。

……

如果,地球上没有国界,

那该多好,

世界人民在一起没有烦恼。

……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